【内容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基础。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听障孩子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光芒,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关键词】关爱;听障孩子;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想这种爱就体现在教育的机智之中,关爱孩子,尊重孩子,聆听孩子,信任孩子,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回顾自己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爱孩子决不是简单说几句夸奖的话语,而是要老师用心去倾注。自从三年前来到固原市特殊教育中心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与生活,我感到要想听障孩子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与学习,要比一般的孩子多付出几倍甚至百倍的爱。
一、尊重学生,用诚心赢得听障孩子的信任。
人们常说“尊重是开启心扉的钥匙,信任是架通心灵的桥梁。”教育教学中的事实经常让我们感受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感化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对于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更应给他们多一份尊重和信任。
听障孩子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他们对语言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因此,造成一些学生是非观念差,法律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同时,由于家长长期的娇惯,使其意识不到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分不清“拿”“偷”这两个字的不同意义,更不懂“偷盗”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不论年龄、性别,大部分听障孩子都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我们有些特教教师为了让这些孩子改掉坏习惯,在众人面前采用批评、训斥、甚至搜身的方法强迫他们改正这种行为,但是事与愿违,他们还是一犯再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破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特教老师,面对学生的过失和过错,我们切忌简略、粗暴、冲动的“热处置”,而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持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把持自己的言行,尊重这些听障孩子的人格,换一种教育方式去处理问题,反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上学期我校特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顺手“拿”走了数学老师办公桌上的三百元钱,班主任老师在得知这个学生的“偷盗”行为后,没有当众揭穿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在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帮助他将不同的行为区分清楚,什么叫做“拿”,怎样做不同于“拿”,而被称为“偷”。“偷盗”有哪些后果,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并告诉孩子,老师对他充满信任,相信他能够改正,……事后,故意在无人的情况下,让他把钱放回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上,给了他改正的机会。
刚才所说的是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大家不妨试试,也许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如果我们将它渗透在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让这些听障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取得他们的信任,相信具有可塑性的听障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教育下,一定会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健康成长。
二、耐心辅导,培养听障孩子的语言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教教师在长期的、相对封闭的特教环境中从事工作,面对不可能像普通儿童那样活泼可爱的残疾孩子,教师必须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听障孩子意志薄弱,自控力差,他们接受事物和知识比普通儿童慢。因此,我们特教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他们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并欣喜于听障孩子的点滴进步。
康复大班的一位同学“啊”这个音发不好,总是掌握不了发音的技巧。班主任马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将她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帮她找到发音的部位,交给她发音的方法,然后让她找到自己发音的部位,每天叫到办公室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还是有些发音不到位,但是看到马老师对她竖起的大拇指,她愿意跟着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为了这位同学有更多练习发音的机会,平时,马老师陪她一起玩耍;天冷了,嘱咐她多穿衣服;生病了,给她买药……这些都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马老师用一颗爱心温暖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让她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这就是我们的特教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温暖着听障孩子那一颗颗需要关爱的心,让这些听障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着,享受着和煦阳光的沐浴。
三、体贴入微,严格要求,培养生活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体贴入微,更要严格要求,两者不可偏废。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听障孩子因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关心他们,但也要严格地矫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目前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六、七岁的听障孩子,离开父母,寄宿学校,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我们学校的生活老师帮助他们洗头、洗衣服、整理床铺;冬天,淘气的学生弄湿了衣服,我们的老师从家里拿来吹风机帮他们把衣服吹干;学生的鞋子湿了,从家里拿来自己孩子的鞋子给学生穿;放假了,有的家长忘记了来校接孩子回家,我们的老师把学生带回家;学生生病了,垫钱给学生看病,煲汤给他们调理身体……就像有的听障孩子在学习写话时说的那样“老师比妈妈好!”但对部分高年级同学平时不整理宿舍,不按时值日等自由散漫的行为,生活老师在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和目标后,每天都定时检查他们的宿舍整理情况,从被褥到生活用品的摆放,地面是否打扫拖干净,一项都不马虎。在生活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爱心是打开儿童心灵、理解教育奥秘的钥匙。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为人师者,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真情、真心、真诚”关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爱是久旱时的甘露,爱是寒冬中的暖阳,世界需要爱,听障孩子更需要爱。因此,爱每一位学生,尤其爱“特殊学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育人的宗旨。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爱教育, 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身残志坚的“特殊人才”,我们的特殊教育也一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岐主编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赵小红,华国栋主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8
《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黄昭鸣,周红省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王志毅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