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教育体育局

教育科研教研动态

高中化学教研组“互联网+”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02 14:50 分类:教研动态 发布单位: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回民 点击量:527 【公开】

高中化学教研组互联网+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

高中化学教研组活动简报

第六期                                                                                                     2020年6月9日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内“互联网+”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

   9月22日--10月20日期间,高中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一同参与了石颖、马晨、王旭瑞、候巍四位老师“互联网+”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听评课活动。石颖和马晨老师讲授的课题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节,王旭瑞老师讲授的课题是《物质的量》,候巍师讲授的课题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两位老师讲授的内容是高三复习课,虽然讲授的课题与前面两位老师的内容不同,但均属于理论课。

图片1.png 

回民高级中学自主探究学案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4

探究内容:第二章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编号09

高二  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复习回顾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Na和冷水剧烈反应,而Mg和沸水仅能微弱反应。

2、外因外界因素                                                

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

1)定义:能够                        的碰撞。

2)条件:只有即具有足够的        ,又有合适          的分子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3)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碰撞的频率越高,则化学反应速率就            

2、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                    的分子。

2)活化能:                                                                

【说明】化学反应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而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离子)的相互接触,相互碰撞来实现的。分子间的碰撞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具有足够的能量的分子叫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必须具有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

【小结】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图片10.png

 

 

3、化学反应的过程:

 

 图片11.png

 

 

 

(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一: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2H2O2image2H2O+O2

实验用品:5%的H2O2 10%的H2O2 MnO2  U 型管 注射器  气球

实验步骤1.少量MnO22mL  10%H202       2.少量MnO22mL   5%H202

图片12.png图片13.png 

实验探究结果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试剂的种类和用量

温度

气球膨胀的速率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ml 5%H2O2 溶液    MnO2

相同


2ml 10%H2O2 溶液    MnO2

相同


结论:

探究二:温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2H2O2image2H2O+O2

实验用品:5%的H2O2  MnO2  U 型管 注射器  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探究结果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试剂的种类和用量

温度

气球膨胀的速率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ml 5%H2O2 溶液    MnO2

冷水


2ml 5%H2O2 溶液    MnO2

热水


结论:

交流讨论

用有效碰撞理论讨论,并完成下表:

      1:其他条件不变时,为什么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其他条件不变时,为什么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外因

 

影响

单位体积内

有效碰撞几率

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数

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浓度






升高温度






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温度,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已初步涉及,学生已经知道温度、浓度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反应速率,还必须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务要善于搭建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同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原理,形成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摒弃以教定学,力求主“导”有序,初步体会到新课程改革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变化,感受到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本部分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并为学习选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

让学生完成实验,通过对实验的检查,从整体上评价学生这节课在收集信息、写作和评析等方面的学习结果。

针对本节课合作学习的内容建立了相应角度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量表自我评价,同时对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然后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

 

image

image

 

image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一课时)

石颖

【教材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和理论解释。此节内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此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效碰撞理论来对其进行微观解释。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必修二中已经介绍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的提升,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块内容已经接触过,对于外界条件对于化学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已经清楚,但是对于其在微观层面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并不了解,在前面他们已经基本的接触过有效碰撞理论的内容以及活化能的概念,所以此节内容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上来理解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对微观变化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法、讲授法

2.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回顾有效碰撞理论的内容:通过投篮的示例方便学生理解,总结有效碰撞需要的必要条件,进行总结分析。

分析示例,总结分析

以现实的例子方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播放图片】

播放与反应速率有关的图片。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它们涉及的反应中速率是否相同。生活中,我们常希望食物腐败的慢一点,文物建筑腐蚀的慢一点,白色垃圾降解的快一点,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结合课件图片的引导,明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本堂课重点探究外因中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观看PPT,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2.如果要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方法指导]:由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探究时应采用变量单一法——保持其他变量相同,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

 

平时经验得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可以通过沉淀生成快慢、气泡的产生快慢、颜色变化快慢和温度变化快慢等。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Zn+H2SO4 = ZnSO4+H2 

观看实验视频,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结合反应原理,提出判断该反应进行快慢的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引导】验证了必修二的结论,即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引导】

要解释为什么改变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发生改变,还得回到一个反应要发生的本质上来讲,即微观粒子之间要发生有效碰撞,从而回顾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等相关概念。观看微观情况下分子在浓度变化时的运动情况。

 

完成表格,得出结论

 

通过对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知识的复习,学生分析浓度、

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压强

 

例题引入:

例:在一容器中充入2molH2 , 2molI2,,温度恒定,针对以下反应

1)恒容,加入1molH2,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2)恒容,加入1molAr,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3)恒压,加入1molAr,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微观解释】

观看微观情况下,恒容,恒压等情况分子的运动规律,总结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于浓度变化的关系。

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压强为什么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压强的措施?

关于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阅读教材,得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学生讨论思考并解释原因

 

 

 

  

      

      

      

通过对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知识的复习,学生分析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本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练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浓度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A    B

C            D

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使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D.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3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和0.1mol/L硫酸溶液各10mL5mL水混合,反应速率为ν1mol/L•s);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和0.2 mol/L硫酸溶液各5mL20mL水混合,反应速率ν2mol/L•s);则ν1ν2的关系是(     
Aν1>ν2           Bν1<< span="">ν2 

Cν1=ν2           D.不能肯定

4100mL6mol·L1H2SO4溶液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加入下列物质,试将对v(H2)n(H2)的影响(增大、减小、不变)填入下表中:

加入物质对v(H2)的影响对n(H2)的影响Na2CO3固体  K2SO4溶液  通入一定量HCl气体  NaNO3固体  

 

 

 

 

 

 

 

 

 

 

 

 

 

 

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

课堂小结

小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

【课后反思】

此节内容的关键在于能从微观层面来解释外界因素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对于宏微观的建立有很深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之前的内容掌握的并不是很牢固,所以在讲新的内容之前,需要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很到位的回顾,在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将实验尽量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对于理论性强的的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并且注重学生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反馈,这种反馈也可以有学生来进行,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式的学习氛围。

 

image

image

 

image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化学组  王旭瑞

课题: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课时

1

授课班级

高三6班

 

 

 

本节教材主要复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重要概念。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复习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知识复习典型题目板演,教师点评等方式。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填空、思考讨论、归纳小结理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以及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及其构成,

2.通过阅读填空、练习归纳,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含义,并能建立物质的量、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填表、图示分析、讨论与练习归纳,知道摩尔质量的定义,建立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理解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目的

引入

 

 

考试大纲与素养说明

 

 

 

 

 

 

概念复习

 

 

 

 

 

概念辨析

 

 

 

 

 

 

 

 

典型例题

 

 

 

 

 

 

 

 

 

 

 

 

 

 

课堂小结

物质的量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概念,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关键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物质的量概念的相关计算 。

考纲说明:从高考大纲上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2.了解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3.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核心素养说明:从核心素养要求:认识到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宏和的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相关概念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的含义,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

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在白板上展示6道概念辨析题,学生讨论,并回答。

(1)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

(2)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

(3)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

(4)O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

(5)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  )

(6)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  )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摩尔质量的概念辨析与应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约等于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D.

 

由学生完成

开门见山,说明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知道高考对于该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做学案,回答问题建立知识结构。

从知识细节上理解知识。

 

从具体的题目解答上明辨概念与相关计算。

 

image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节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考纲要求

image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

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 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

基础知识梳理

考点一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1.  物质的量

(1)定义;                                                             的物理量,符号为      

注意:对象为微观粒子而不是宏观物质,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

(2)单位:         ,符号      

(3)规范表示方法:

2 mol H2SO4(注意:数值+单位+指定化学式或微粒符号)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1)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相同,约为          

注意:这里的粒子数指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

(2)1 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

注意:NA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的准确数目,是一个精准值,而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个近似值。

3.摩尔质量

(1)定义                                                        ,符号为      

(2)单位:                            

(3)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的关image

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如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两者数值相等。

(4)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依据

计算公式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计算

 

M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计算

M       image 

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计算

M(A)      ×D

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计算

M       

 

典例剖析

.(2015·全国卷)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

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

图片14.png 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A11  B23

C32  D21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乌洛托品的化学式为C6H12N4,根据元素守恒,碳元素全部来自甲醛,氮元素全部来自氨,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即为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即6432

对点速练

1.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

A1.5NA       2 mol       B1.5NA 32 g

C3.01×1023 4 mol    DNA     64 g

2.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不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电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 N2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4.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 g

B.可生成氢原子数为2.408×1023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 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5.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来源:学科网]

D.密闭容器中2molimage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能力提升

1.冬季的降雪给机场和马路带来诸多不便,其中醋酸钾(CH3COOK)是融雪效果较好的融雪剂,下列关于醋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H3COOK的质量为98 g·mol1

BCH3COOK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C.一个“CH3COOK”微粒的质量约为 (98)g

D.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的CH3COOK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图片15.png2. 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    

中黑球代表碳原子,白球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5H4

B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H2O时需耗6 mol O2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的分子数比为54

D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H2O时转移电子数为24NA

3.由C16OC18O组成的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气体中C16OC18O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

B.气体中C16OC18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气体中C16OC18O的质量之比为1514

D.气体中C16OC18O的密度之比为11

4.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使    

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图片16.png 

编号

气体X

HI

NH3

H2

NO

气体Y

Cl2

HCl

Cl2

O2

A.   >>>     B>>

C  >>>    D >>>

5.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 (同温同压),此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41        B332           C673        D691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6.4 g Cu40 mL 10 mol·L1HNO3作用,产生NO2分子的数目为0.2NA

1.6 g甲烷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0.1NA

某温度时,1 L pH6的纯水中含有1.0×106NAH

7.8 g 图片17.png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NA

20 g氖气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25 ℃时,pH12NaHCO3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A

NA个阴离子的Na2O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

A  B

C  D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SO2的摩尔质量都是32 g

B7.8 g Na2SNa2O2的混合物约含有阴离子6.02×1022

C1 mo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22.4 L CO2气体中含有3NA个原子

86.6 g木炭在标准状况下V L氧气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过氧化钠中,过氧化钠增重7 g,则V(  )

A5.6               B8.96                 C9.52              D12.32

9.如图,同温同压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与充有氯化氢的气球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图片18.png 

图片19.png10.如图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装置。抽走玻璃片充分反应,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A.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224 L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为0.005NA

C.产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A

D.加水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H4数目为0.005NA

1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常温常压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64 g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常温常压下,100 mL 0.5 mol·L1乙酸溶液中,乙酸分子的数目小于0.05NA

标准状况下,22.4 L C2H5OH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6NA

常温常压下,22.4 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A      B.          C.             D.


图片20.png12.如图表示1 g O2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

系,  X气体可能是(  )

AC2H4   BCH4

CCO2   DNO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g)N2(g)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B.等温等压下,SO2气体与CO2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容器中分别盛有5 mol O22 mol N2,则压强之比为52

D.等温等压条件下,5 mol O2(g)2 mol H2(g)的体积之比等于52

14.化学计量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_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2)0.4 mol Al3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气体X2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碱式氯化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Cua(OH)bClc·xH2O。为测定某碱式氯化铜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称取样品1.116 0 g,用少量稀HNO3溶解后配成100.00 mL溶液A;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AgCl 0.172 2 g;另取25.00  mL溶液A,调节pH 45,用浓度为0.08000 mol·L1EDTA(Na2H2Y·2H2O)标准溶液滴定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Y2===CuY22H),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30.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高三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王旭瑞

924日,我在高三6班进行了《物质的量》“互联网+教育”观摩课。总体上,从我的教学设计到课堂上课节奏,学生的获得感都很好。

 1.盯紧考试大纲、高考典型知识、题目进行教学设计是一轮复习课的关键。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人,也是关键角色。《物质的量》复习内容,从高考大纲上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2.了解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3.能够进行相关计算。从核心素养要求:认识到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宏和的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解决问题。我在进行本节课设计时,主要思路:1.学生必须从必修1课本知识出发,理解相关概念;2.从最基本的题目与典型题目出发,要理清解题思路;3.学生板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从课堂授课反馈情况来看,主要优点:1.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有效,能对知识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不会的地方,经过教师的指导,迅速明白,迅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2.在典型问题的解决上,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很精彩!说明在课前经过认真的思考。3.敢于板演的同学多起来,不怕出错,敢于展示自己是本节课很大的亮点。

3.知识结构化依然任重道远。我班一部分学生依然上课听课吃力,基础知识不牢固,在一道难题上,好学生也不会或没有思路。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依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建立符合高考要求的知识结构与思路。

image

image

 

image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重点,是贯穿高考整个试卷的知识,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思维,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重点: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难点: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设置问题、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用高锰酸盐鉴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有什么现象?

问题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为什么?

 Fe2++MnO4-+H+——Fe3++Mn2++H2O

【任务一】:归纳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                                

图片21.png 

 

 

 

 

图片22.png学生完成任务一,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过度】既然是氧化还原反应那就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任务二

问题2:请分析该反应

氧化剂:_______,发生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_, 发生______反应;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__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任务二】:归纳知识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方法

练习2 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氧化剂:___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反应;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__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每生成5molCl2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

 

归纳图片23.png

【过度】方程式中可以找出氧化剂,还原剂,那么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有哪些?学生完成任务三

问题3: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对应的产物?

【任务三】:归纳知识三  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图片24.png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图片25.png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图片26.png

其中:Fe2SO(2-)主要表现________性,H2O2主要表现________性。

【过度】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是核心,那么用什么方法表示转移情况?

图片27.png【问题4】如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引导】双线桥单线桥的区别是什么?用两种方式分析下列反应?

【任务四】归纳知识点四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

图片28.png图片29.png 

 

 

【练习5】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图片30.png 

 

8NH33Cl2===N26NH4Cl

 

H2SO4+H2S=S+SO2+H2O

课堂小结

图片31.png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复习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

1、概念: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判断依据——看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

4、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2、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

图片32.png图片32.png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问题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为什么?

 Fe2++MnO4-+H+——Fe3++Mn2++H2O

【任务一】:归纳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                                

图片33.png 

 

 

 

               图片27.png 

问题2:请分析该反应

氧化剂:_______,发生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_, 发生______反应;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__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任务二】:归纳知识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方法

图片36.png 

图片34.png


练习2 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氧化剂:___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反应;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__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每生成5molCl2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

问题3: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对应的产物?

 

【任务三】:归纳知识三  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2)常见还原剂图片37.png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图片38.png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其中:Fe2SO(2-)主要表现________性,H2O2主要表现________性。

【练习3】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MnO2+4HCl() == MnCl2+2H2O+Cl2 

  22NaCl+2H2O === 2NaOH +H2+Cl2

  34NH3 +5O2 == 4NO +6H2O

【练习4】请判断下列变化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要实现下列变化,加需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1I      I2            2.  Fe3+     Fe3+

 图片39.png

【问题4】如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图片40.png

 

【任务四】归纳知识点四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图片41.png                         

 单线桥法

图片41.png 

 

 

【练习5】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8NH33Cl2===N26NH4Cl

 

H2SO4+H2S=S+SO2+H2O

 

随堂练习图片43.png

图片44.png图片45.png 

5.根据反应10Al+6HNO3+4NaOH10NaAlO2+3N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2)氧化产物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

(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单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有3mol N2生成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6.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

反应中__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

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产物中,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2KClO3+4HCl() ===2KCl+2ClO2+Cl2+2H2O

(1)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用双线桥表示)____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填序号)

只有还原性  还原性和酸性  只有氧化性  氧化性和酸性

(3)若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Cl2,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mol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概念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复习,基本知识零碎,需要教师通过复习将零碎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是由一个问题引出,高锰酸钾与二价铁离子的反应是问题的引出点。通过解决问题进行知识归纳,再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并用整合后的知识点解决新问题。任务一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任务二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任务三是常见氧化剂还原剂,任务四是双线桥单线桥。这四个任务都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归纳出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点是化合价变化。

学生整堂课通过练习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反馈学生掌握不错,对单线桥和双线桥的区分有点困难。困难点是得失电子数确定不了,这个知识点需要继续加强巩固。

imageimage

 

课后各位教师对各自的教学进行了自评及反思,全组教师对讲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四位教师对课堂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媒体技术应用娴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均使用学案教学对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马晨老师的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较好。教学中贯彻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教师印发学案,学生有目标自学,教师有针对性教学,教学效果较好。能够做到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深度融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 ----------------------------------------王学书
  石颖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教学,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好奇心,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高。在教学中然能贯彻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学案让学生先学,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教学效果较好。----------------------------王学书

石颖老师的课设计很好,课件直观性强,运用动画,视频直播等科技手段,实现教学实效性。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回答问题,演示实验,积极参与学习,体现深度教学的要求。从整节课整体教学实效性看,实效性强,学生学习印象深刻,达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要求。--------------------------------------------------------------------王旭瑞

侯巍老师的课,结构化处理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多,关系复杂。侯老师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找关系,标得失,效果很好。学生整节课参与率高,学习主动性强。侯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体现了教学智慧和科学思考。整体看,实现了氧化还原反应倡导的学科素养的要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体现了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王旭瑞

听课评课及反思----------------------------  伍学红

最近,我听了石颖老师,马晨老师,王旭瑞老师及侯巍老师的“互联网+教育”观摩课,使我受益匪浅。几位老师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几位老师讲课的优点是:

1.几位老师均能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制作课件,课件设计合理,对本节课的教学辅助效果良好。

2.马晨老师和石颖老师采取边实验,边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尤其是马晨老师,马老师能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利用家里的洁厕灵等物品,探究浓度,温度等因素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能边实验边讲解原理,录制成视频,充分体现了学生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也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马晨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创新实验,探究浓度、温度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操作方便,很值得推广。

3.侯巍老师和王旭瑞老师讲的是高三一轮复习课。两位老师都能通过高考考纲引入,让学生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讲课过程中,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符合学生实际,并且能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强调了各个概念的理解要点和注意事项,避免了简单提问造成的死记硬背现象,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复习效果。
    通过听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不能包办到底,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种靠死记硬背的死教条已经行不通了。今后我会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把高中化学教得更好,学生成绩提高更快。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机构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银川市永宁县教育体育局
永宁县教育局电话:0951-8020929